本文摘自《跳著踢踏舞去上班》,作者沃倫.巴菲特寫于1994年。
我們采取的策略排除了傳統的"多樣化分散風險"的教條。許多權威人士會言之鑿鑿地說,我們的這種策略風險巨大,這點我們不敢茍同。我們相信集中持股的做法同樣可以大幅降低風險。通常風險低的股票,是那些我們非常熟悉的企業,而且在購買時,我們內心不會存在強烈的不舒服的感覺。在這里我們按照字典里的解釋給風險下個定義:系指受到損失或傷害的可能性。
然而在學術界,卻喜歡給投資風險下不同的定義,堅持把它當作是股票價格或投資組合相對波動的程度,也即個別股票相較于大盤的波動幅度。運用歷史數據與統計的方法,這些學者就能計算出一只股票"精確"的Beta值,代表其過去的相對波動幅度,然后根據這項公式建立一套晦澀難解的投資與資金分配理論。他們渴望找出可以衡量風險的單一統計值,卻忘了一項最基本的原則:寧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
對于企業的所有人來說,在我們眼中持股人就是公司所有者,學術界對于風險的定義實在是有點兒離譜,甚至有點兒荒謬。舉例來說,根據Beta理論,若是有一只股票的價格相對于大盤下跌的幅度更高,就像我們在1973年買進華盛頓郵報集團的股票時一樣,那么其風險遠比原來高股價時還要"更高",如此一來,要是哪天有人愿意以極低的價格把整家公司賣給你,你是否也會認為這樣風險太高,而予以拒絕呢?
事實上,真正的投資人喜歡波動都還來不及……這是因為市場波動的幅度越大,就更有機會出現一些好公司的價格低廉的情況。很難想象這種低價的優惠會被睿智、精明、不放過任何機會的投資人視為"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