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一個壽險產品,感覺有點意思,感嘆有錢就是好,能讓寶寶一出生就衣食無憂財務自由了。
以前對保險產品雖然也了解過一點點,也買過一些意外和疾病的,但一直都對分紅投資類的保險感覺比較神秘。平常研究基金比較多,突然感覺不如借這個機會來以基金投資的角度來看看這個保險。
先是每年固定交100萬保費。用基金投資的話來說,這是在做定投。
交夠三年保費后,第四年開始,每年領取3.5%的固定收益。相當于基金每年進行分紅,分紅金額是本金的3.5%,也可以說是股息率3.5%。
那“領取后賬戶價值”,應該是保險中的“現金價值”吧,也就是保險當時的實際價值,即如果當時退保的話,能取回的金額。用基金投資的話來說,就是持有基金份額的市值。我們看到,賬戶價值每年都在增長,也就是說市值在不斷增值中。經過一百年后,市值從57萬多增長到了496萬多,越取越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前五年的市值。第一年交100萬后,最后市值是57萬多,即如果第一年就退保,會虧40%多;第二年交200萬后,最后市值是138萬多,即如果第二年就退保,會虧30%多;第三年交300萬后,最后市值是239萬多,即如果第三年就退保,會虧20%多;第四年開始領取,領取加市值的合計是270萬多,即如果第四年就退保,會虧10%;第五年后領取加市值的合計是304萬多,即如果第五年就退保,終于不會虧本了!
用基金投資的話來說,就是定投了5年后終于回本了。從第六年開始,開始了每年3.5%的收益回報之旅。這時候真正開始了開掛的人生,每年坐等10.5萬收益到手,而且取之不盡,市值還越來越多。
以不同人士的角度看問題,同樣的產品,看法是不同的。在保險人士的眼中,只要不退保,這是無風險的固定收益,前期看收益比銀行定期存款高,似乎很劃算。而在基金投資人的眼中,這明顯是高風險的投資,特別是投資的前5年虧損較大,第1年就幾乎腰斬,5年后才能回本有收益。
看出了沒有?如果用基金投資人的眼光看這個壽險的客戶,那他們可都是優秀的基金投資人啊!能夠忍受投資5年后才開始有收益,能靜待花開,這恰恰是基金投資人最難做到的。
我們常說基金投資有風險,要做好投資后就虧錢的準備,且最好要做好投資3年后都還虧錢的準備,如果能做好5年虧錢的準備就更好了。而壽險產品,恰恰就是5年后才開始賺錢,相當于一開始就承受了投資基金的高風險。
最終,壽險客戶迎來了穩定的收益。而基金投資人呢?如果真的虧了五年才回本,一般來說,基金投資人會馬上贖回,趕緊逃離這個基金了。甚至在虧到三年時,大部分基金投資人就已經逃離了。哪還有基金持有人會等著那只基金給它賺錢呢?那只基金在后續不管怎么賺,都和逃離的持有人無關了。
不過這里并不是說一定要死守著5年都不漲的基金,只是說要有幾年不賺錢的心里準備,投資基金還是要選擇優秀的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的。實際上,現在看真的5年都不賺錢的基金,都已被歸為垃圾基金了。
現在國內基金正在爆發式大發展中,而基民的眼光普遍還看得比較短,這導致國內基金投資界流行的一句話是: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如果基民都能學壽險客戶那樣,能忍受開始投資的前幾年不賺錢,也能靜待花開,那投資結果會不會大不相同呢?
以滬深300和中證紅利指數基金為例,我們看看下面它們的3年滾動收益圖,縱軸是收益率:
可以看到,從9年前的2015年開始,如果每個月都投入且以3年為周期查看投資結果,發現大部分月份是賺錢的,少部分月份是虧錢的。
再看看下面滬深300和中證紅利指數基金的5年滾動收益圖:
可以看到,從9年前的2015年開始,如果每個月都投入且以5年為周期查看投資結果,發現幾乎都是賺錢的,只有少數幾個月虧了錢。
這就是傳說中的基金投資人應該具備的長期投資氣質吧,把時間拉長,短期風險就弱化了,風險就降低了。而這項投資氣質,被壽險客戶天生就擁有了。
基民朋友們應該向壽險客戶們學習,相信這“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現實將被改變為“基金賺錢,基民也賺錢”。
對于沒有接觸過基金投資的人來說,這個壽險確實有吸引力,至少存夠了5年后,每年的固定收益略高于3.5%,不到4%。大概算一下,這個壽險可以理解為:存了5年后,本金300萬的單利3.5%的每年分紅+0.5%的復利收益。也就是說,總的復利收益不到4%。
但接觸過基金投資的投資人來說,不到4%的復利收益,顯然是屬于偏低收益的。這里用一個存錢養老的模擬工具來模擬下這個壽險的存取過程,更直觀的理解:
可以看到,如果以同樣的存取方式,投資在復利達到4%的產品上,100年后,剩余的現金價值會更可觀。
最后提一下,300萬元的本金,以4%的年化收益復利投資100年,你知道最后是多少錢嗎?有點嚇人,是1.5億!而長期投資在股市上,通常認為長期收益預期在8%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