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先搞明白凈值和交易價格的區別:凈值:歸屬于分級A或分級B的價值交易價格:實際買賣分級A、B的價格。除非給到分級A的利率非常高,否則一般情況下,分級A折價交易,分級B溢價交易。這里先上幾幅波瀾壯闊的畫面:(圖中“跌”到1元是因為發生上折)$轉債B級(SZ150144)$ $證券B(SZ150172)$ $中小B(SZ150107)$ 為何分級B總是開啟【暴漲暴跌】模式?這是因為分級B相當于“借錢炒股”,也就是杠桿炒股。所以對應的指數上漲和下跌,都會成倍地放大給分級B。這里教大家簡單計算分級B的杠桿倍數:1、初始杠桿=(分級A的份額數量+分級B的份額數量)/分級B的份額數量。股票型的分級基金,多是5:5,因此他們的初始杠桿就是2:1(2倍杠桿)。這個初始杠桿,也是分級基金發生下折、上折后,凈值全部歸1時的杠桿。可轉債的分級基金,多是7:3,因此他們的初始杠桿就是10:3(3.3倍)。所以大家看到$中證轉債(SH000832)$ 從300點漲到470點,漲幅不到60%。可是$轉債B級(SZ150144)$ 卻從1元漲到近4元(還有一部分溢價在里面)。2、實時杠桿=(分級A數量*分級A凈值+分級B數量*分級B凈值)/分級B數量*分級B凈值記住!同一只分級B,凈值升高的時候,杠桿率是在下降,凈值降低的時候,杠桿率是在上升。也就是說下跌的時候是在加杠桿,跌速更快。上漲的時候是在降杠桿,漲速更慢。分級B的凈值從0.6元跌到0.4元,遠比從1元跌到0.8元容易。例如:A:B數量為5:5的分級基金,B的初始杠桿是2倍。但當B級凈值跌至0.25元附近時,杠桿率已經達到5倍。既然是借錢炒股,那么借錢的成本是多少呢?分級B借錢成本=分級A約定收益率*(實時杠桿率—1)+管理費等各項費率*實時杠桿率為何要減去1?因為B類自己的那份,不用收自己利息。為何管理費等費率那里又不用減1?因為A的費率和B(自己)的費率,都是要B出的。所以,即使指數在一年之中并沒有漲跌,但分級B的凈值卻是要隨時間下降的,下降的幅度就是分級B付出的借錢成本再來看上折和下折:當B的凈值持續升高,杠桿率也同時被逐步降低。為了使得B的杠桿率能夠保持在一定水平,所以規定在上漲到某一個程度時,進行分級基金的上折。上折是以母基為基礎來計算的。例如當母基的凈值漲到2元,或1.5元時(具體視基金的規定),就發生上折。上折的辦法一般是母基、A類、B類全部凈值歸1。也有一些分級A不參與上折,但這對上折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分級B上折,就是把(B類的凈值*數量),多過(A類的凈值*數量)的那部分B類,轉化為新母基(凈值為1)。所以這些老B會涉及到【B轉化成母基】的那些溢價的消失。但是,分級B發生上折,對于B來說,很難說清是賺錢還是賠本。具體要看上折前后B類的溢價率水平。通常情況下,B類的凈值越高,溢價水平反而越低,杠桿也越低。B類的凈值越低,溢價水平反而越高,杠桿也越高。注:溢價水平指交易價格超出凈值的部分。例如某分級B凈值為1元,交易價格為1.1元,則溢價10%。當分級B的凈值達到2元時,交易價格若為2.1元,則溢價率只有5%。同理,分級B的下折,也是因為杠桿率太高,為了恢復杠桿率,同時也為了保障A類的安全,所要求的。一般下折以B類的凈值做下折點。很多股基是0.25元作為下折點,例如:下折的方法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把(A類的凈值*數量),多過(B類的凈值*數量)的那部分A類,轉化為新母基(凈值為1)。在這個過程中,分級B的凈值會回到1元,數量減少為元數量的25%(0.25元為下折點的條件下)。下折時,B類鐵定是有損失的!B類損失的部分,差不多就是A類賺錢的部分。發生下折時,B類的損失=老B的價格—新B 的價格/4。前者的市值肯定是大于后者的(除非老分級B是折價交易,可能性比較小)。損失的原因主要是老B在凈值低時溢價率較高(高杠桿給的高溢價),換成新B后溢價率降低了(低杠桿給的低溢價)。注意:不要以為分級A的利率越低越好。給到分級A的利率越低,則分級B在下折中的損失也就越多。除分級套利外,分級基金的所有內容都基本包含了。
組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