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價值投資者,有一句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叫做“買入并持有”。大師們也教導我們,除非出現“公司變壞,偏離了起初的預想值”、“有更值得投入的股票出現”、“股價明顯高估,偏離基本面”等等條件,否則就一直持有。誠然,堅持價值投資的理論,可以讓我們在股市暴跌的時候,看清自己;可以讓我們在股市跌跌不休的過程中,克服內心的煎熬,不在最低點割肉,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卻不得不面臨另一種尷尬。
在我們一生之中,有幾次大的支出,例如:買房、裝修、結婚、生小孩等等。許多支出是剛性的,到了那個階段,不得不把這筆資金花出去。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民俗,有錢就置宅,結婚前,也必須有套房才能滿足丈母娘。網傳中國首次購房年齡為27歲。根據某研究機構數據,2013年12月末百城房價已經突破10000元/㎡。按首次置業90平米,首付三成計算,加上規費等費用這筆支出接近30萬。如果30歲前結婚的話,結婚的彩禮錢以及各種花費,也在10萬元以上。房屋裝修以及家電家具的購置,也在15萬元以上。算下來,對于大部分白領來說,這些重大的支出很難在30歲前通過自身的積攢來實現的。
你可能在一個很好的價格,買入了一個很好的公司,甚至是偉大的公司。但是,買入后一年、兩年、甚至十年,就是不漲,這種情況在資本市場根本不是新聞。
例如,你今日買入10萬元的股票。但是一年后因為結婚不得不提取這筆資金。那么,實際從你買入的那刻起,你并不是買入一筆價值投資的股票,而是買入一筆帶保證金的期權,或者說是對賭協議——賭該股在一年之內的漲跌。而該股很可能在一年后腰斬,再過兩年又漲5倍。
普通的價值投資者有一個常犯的毛病,就是看見便宜的股票就想馬上據為己有,對踏空的恐慌超過套牢,像“集郵愛好者”一樣,擔心心儀的郵票明天就買不到了。一個6倍PE,每年利潤穩定增長20%以上的股票,很心動了吧?可是熟料到,它竟然還能跌到4倍PE呢?別看這兩個數字都挺小的,要知道,從4塊錢漲到6塊錢,需要上漲50%!
在投資,或者公司經營中,有一個概念叫“期限配對”。仍以上例,如果計劃在一年后結婚,則那筆10萬元的資金應當選擇一年內到期的高等級債券,或者貨幣基金、定期存款等投資渠道。即便選擇期限較長的債券,也不是真正的期限配對,因為如果即期利率上升,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在你套現時未必獲得正收益。
如果把人看做一個企業的話,那么一張現金流量表就出來了:工資收入減去日常開銷,相當于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爸媽的資助(欠的親情)相當于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而購買股票則相當于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人在30歲之前,相當于初創的企業。初創企業自己都沒站穩腳跟,反而對其他公司進行大把投資的,很少見。同樣的道理,不建議投資者在30歲之前,把過高比例的資產配置在股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