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預測股價,被動管理
與趨勢投機者相反,動態平衡策略卻是逆趨勢而動。
趨勢投機認為,不可逆趨勢而動——當趨勢形成后,要沿著趨勢的方向行進,直到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趨勢已經改變。
而動態平衡策略則恰好相反,股票熱的時候減倉降溫,股票冷的時候加倉蟄伏,有點類似宏觀經濟調控。
許多價值投資者,認為股價不可預測,甚至有點“看不起”依靠波動賺錢的模式。其實動態平衡策略正是秉承了股價不可預測的觀念,同時又打算賺股價波動的錢的一門手藝。動態平衡策略的關鍵核心在設定和調整資產配置比例,還有觸發閾值。
資金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做
如果資金量過大,那么在買賣證券的時候,調倉動作本身就會影響到對應證券的價格。也就是所謂船大難掉頭。
如果資金量太小,那么實際上采取動態平衡策略并沒有什么卵用。例如一些動態平衡策略每次調倉只涉及到5%的倉位,股票:債券=55:45后,賣出總倉位5%的股票,并買入債券。假設總資金只有1萬元,那么5%的倉位才500元,買賣一次還不夠貼手續費。
此外,所謂動態平衡需要一定時間盯盤。即便閾值放寬,至少也需要每天關注下股價。如果資金量太小,花太多精力在盯盤上是不劃算的——這些時間花在事業上、本職工作上、甚至休閑娛樂上,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情景假設
《股市長線法寶》中,記錄了美國證券業自1802年至2002年長達200年的收益率情況(第五版P4)。剔除通脹因素后,其中股票的復合年化收益率是6.6%,債券是3.6%。
情景一:那么假設股票和債券市場沒有來回的震蕩波動——或者說波動幅度較小,無法來回反復觸發動態調倉閾值,最終的結果是:股票倉位不斷向債券倉位挪動。這是因為長期來看股票的收益率高于債券。
情景二:股票單邊上漲行情,例如2015年的3月至5月。如此便不斷觸發減股票增債券的閾值,使得賬戶的收益率低于純股票倉位,但大于純債券倉位。
情景三:股票單邊下跌行情,如此不斷觸發減債券增股票的閾值,使得賬戶的收益率低于純債券倉位,但大于純股票倉位。
綜合來看,如果先出現情景二,再出現情景三,動態平衡策略會取勝嗎?我沒有采用具體數字去模擬,但拍腦袋認為動態平衡策略跑不贏純股票賬戶。
因為:
一是長期來看股指點位是不斷抬升的,而且上升的幅度是超過債券收益率的;
二是半倉的債券倉位,使得其綜合收益率本身已經被債券拉低。
情景四:股票在一定的區域內,上下不斷波動,總體呈橫盤走勢。
這種情況,應該是動態平衡策略的最佳狀態,只要能反復來回觸發調倉閾值,那么它的收益將超過純股票配置,和純債券配置。很容易理解嘛——動態平衡策略在這種情況下,一直在做“高拋低吸”。
遺憾的是不可知
股市的波動,不會像以上幾種情景模擬那般簡單,但無外乎就是這幾種情況的疊加而已。遺憾的是,我們事先不知道股市的波動會以怎樣的軌跡去運行。
所以動態平衡策略,很難說未來會得到怎樣的效果:不一定好過單純的股票賬戶,也不一定好過單純的債券賬戶,同時也不一定比它們差——被動管理的模式,使得最終結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股市波動,而不是自身的能力爭取得來的。
為何資金管理機構(公募、私募等)不使用動態平衡策略?
這種動態平衡策略,自格雷厄姆提出以來(不知是否還有更早的提出者),距今已經有幾十年。很少聽聞有人依靠該方法獲得了成功,這是為何?
首先也正是上面一條提到的,動態平衡其實是被動管理。投資者既然愿意把錢拿出來,交給機構打理,總不希望機構采用的方法簡單到自己也能學會吧?是不是總得有一些,量化呀,對沖呀,阿洛伐貝塔之類高大上的詞語,才顯得專業?精選一籃子股票,并且經常變幻莫測地倒騰來倒騰去,才像是機構干的事情嘛~!
其次,機構的資金也是募集來的。股價上升期(牛市),客戶潮涌而至擋都擋不住,此時動態平衡策略的表現卻不如滿倉股票的機構,客戶自然不待見。而股票下跌期(熊市),機構門可羅雀,客戶根本提都不愿意提股票,更不會看你的凈值“跌得比別人少”——跌的少也是跌了嘛!
幾個自己命名的名詞
為了方便表達和理解,這里弄幾個名字:
1、我們將因為股票上漲而觸發閾值,導致的調倉成為“上趨勢調倉點”;
2、反之,因股票下跌而觸發閾值,導致的調倉成為“下趨勢調倉點”。
很顯然,1的這種情況是賣股票加債券,2則是賣債券加股票。
3、如果一直觸發“上趨勢調倉點”,稱為“連續上趨勢調倉”;
4、如果一直觸發“下趨勢調倉點”,稱為“連續下趨勢調倉”;
5、如果在觸發某種勢調倉點后,接著觸發一次相反種類的調倉點,每一次這樣的折返,稱為一次“折返趨勢調倉”。
以下幾條記住就好,也比較好理解,就不詳述了:
1、【折返趨勢調倉】次數越多,那么動態平衡策略的效果越好。先觸發四次【上趨勢調倉點】,再觸發四次【下趨勢調倉點】,只能算一次【折返趨勢調倉】。而【上趨勢調倉點】和【上趨勢調倉點】交替出現,各出現四次,則是算作四次【折返趨勢調倉】。股市兩種走法,對動態平衡策略來說,區別很大!
2、觸發閾值的設定,會影響到【折返趨勢調倉】實現的次數,這個要在股市波動的過程中靈活對待。理論上說,閾值越窄則【折返趨勢調倉】實現的次數也越多——但交易頻度也越頻繁,這樣交易摩擦費用也會隨之上升。
3、所選股票的貝塔值越高(即波動性越大),那么動態平衡策略的作用越明顯——但這并不表示可以獲得好的結果。“作用明顯”與“獲得好的結果”之間,是有差別的。
4、在單邊上漲牛市中,較多的觸發【上趨勢調倉點】,較少觸發【折返趨勢調倉】。此時動態平衡策略是跑不贏滿倉股票的,但能跑贏純債券組合。另外,此時動態平衡策略設定的閾值越窄,對結果而言越不利——閾值越窄,則減倉股票越頻繁。
5、相對單邊上漲來說,震蕩上漲的牛市,更有利于動態平衡策略。在上漲過程中觸及【折返趨勢調倉】的次數越多,得到的結果越好。
6、同理,在單邊下跌的熊市中,較多的觸發【下趨勢調倉點】,較少觸發【折返趨勢調倉】。此時動態平衡策略能跑不贏滿倉股票,但跑不贏純債券組合,且大概率還是會錄得負收益。另外,此時動態平衡策略設定的閾值越窄,對結果而言也是越不利的——閾值越窄,則加倉股票越頻繁,也因此跌得越多。
7、相對陰跌來說,震蕩下行的熊市,更有利于動態平衡策略。在下跌過程中觸及【折返趨勢調倉】的次數越多,得到的結果越好。
資產配置比例調整
一般是股市市況之下,股票:債券=50:50是一個比較折中的配置比例。但如果股市估值極度低迷,投資者極度看好后市,那么這個比例最多可以調整為股票:債券=75:25。(《聰明的投資者》中建議股票配置比例不要超過75%,大家在實操中可以靈活對待,最多至滿倉股票)。
同理,如果股市估值極度高估,投資者不看好后市,那么這個比例最低可以調整為股票:債券=25:75。同樣的,這個比例也并不是框死的,投資者在實操中可以靈活對待,直至不持有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