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分類標準的不同,FOF產品可以有很多類型。
按照投資標的的不同,FOF可以分為配置型、股票型、固定收益型、另類投資型幾大類。FOF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通過取長補短來彌補單一產品在市場適應度上的不足,這種思想在配置型產品里體現地最為清晰。因此,配置型FOF是FOF產品里規模占比最大的一類。
配置型FOF讓資金在股票、固定收益類兩類互為蹺蹺板的基金之間動態調整。股票型則主要投資于不同風格的股票型基金。這兩者根據目標市場的不同,又分為單一市場FOF和跨市場FOF。跨市場FOF是FOF產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類,因為不同市場的此消彼長為取長補短提供了基礎,而FOF只選產品不需要具體研究直接投資市場的這種方式消除了多市場投資中對目標市場了解不足的弊端,是比較適合做多市場投資的金融品種之一。
配置型FOF根據具體的投資策略不同,又可以分為保守配置型FOF和激進配置型FOF。兩者的差異在于具體的資產配置策略。當然了,也可以直接利用所采用的策略來分類,比如杠鈴策略型FOF、核心-衛星策略型FOF、保本策略型FOF等。
固定收益型FOF則可以根據所投資對象和投資目的的差異,分為免稅型和收益型。前者的投資對象主要是一些免稅債券基金,如一些政府債券。而后者則通過在不同類別債券之間的游走來提高收益,如動態在中長期債券、高息債等之間類配置資產。
另類投資型FOF涵蓋范圍較廣,它也是以投資策略或投資目標來劃分的。如專投PE的FOF、對沖基金FOF、商品基金FOF等。這類FOF一般目標均是讓小額非專業資金進入高門檻高專業要求的投資品市場,屬于“橋梁型”產品。
如果以預期收益高低和預期風險高低來劃分坐標的話,不同類別的FOF產品的譜系應該是這樣的:
內部FOF一般只投資于基金公司內部的基金,而同一家公司同類基金很難有特別的市場適應度差異。因此,基金公司的內部FOF很少出現純粹的股票FOF,而以配置型FOF為主。
外部FOF中股票型FOF的比例不低。以精選基金經理為核心業務抓手的MoM股票型的比例則要更高。
在FOF產品的譜系劃分上,有一類產品必須要提一提的,因為正是這種產品最大發揮了FOF資產配置能力強的特點,從而將FOF大幅推入到養老基金市場和個人理財市場。
這就是目標周期FOF。
賺錢不是目的,用錢才是目的。對于人生來說,很多大的花錢項目都有比較明確的用錢時間,比如教育、養老等等,而這些花錢項目的“錢”需要很長時間去積累,而投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積累途徑。
如果距離用錢時間尚遠,相對來說這筆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就要大一些,按照高風險高收益預期的原則,這時候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就可以高一點,隨著用錢時間的逐步臨近,這項投資承受意外的能力逐漸下滑(想像一下,假如你兒子現在只有1歲,那么你為兒子做的教育投資暫時深套估計也沒什么,但是假如你兒子已經18歲了,而你很不幸把他的大學學費深套在投資里面無力解脫,那時候你如何面對他期盼的眼神呢?更可怕的是,他后面站著手拎搟面杖的他媽媽……)
目標周期FOF就是用來滿足這一類需求的。典型的目標周期FOF都用明確的時間期限,比如生命周期FOF以退休時間為期限,教育FOF以上大學的時間為期限。
目標周期FOF來源于目標周期基金。由于目標周期基金的核心在于隨目標日期的遠近來調整高風險資產與低風險資產的比例,因此其核心在于“配置”而非品種選擇。這種特性恰好是FOF基金的優勢所在。因此,目標周期基金市場的主流都走向了目標周期FOF。根據統計,美國市場上的目標周期基金大約有九成以上都是以FOF形式運作的。
目標周期FOF的資產配置調整主要依據是到期時間的長短,中短期市場波動一般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因此,目標周期基金的發展是與基礎市場的成熟(或者穩定度)密切相關的。美國市場目標周期基金的大發展是上世紀90年代后,而九十年代后也是美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波動逐漸降低,穩定程度顯著提高。隨著社保、保險、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投資比例的增大,A股市場一定會越來越穩定,目標周期FOF的基礎市場環境正在成熟。
目標周期FOF中非常重要的一類就是生命周期FOF。
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風險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年輕人有廣闊的未來,當然也有比較高的收益要求(要成家立業哪樣都得花錢),因此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要高一些。而一個已經退休的人,他的收入來源在縮窄,在可以預期的很長時間內他都需要穩定的養老支出,所以風險承受能力一般要低一些。一般規律,風險承受能力是與人的生命階段相匹配的。
生命周期FOF就是根據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而動態變化的特點設計的一種FOF。生命周期FOF一般以投資者的退休時間為期限,在時間線內通過調整權益類(高風險)基金和固定收益類(低風險)基金的比例來調整FOF的總體風險水平,早期前者比例高一些,隨著時間地流逝,后者比例逐漸提高。
生命周期FOF可以伴隨投資者生命周期投資,因此是天然的養老產品。美國市場生命周期FOF的大發展也是依托了嬰兒潮一代的養老需求。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嬰兒潮一代到九十年代正好四、五十歲,開始得正視養老問題了,而美國經濟的黃金(1267.00, -3.00,-0.24%)年代也為這一代人提供了龐大的可投資資產。中國真正意義有龐大可支配投資資產的一代人(改開一代)也開始面臨養老的問題。與嬰兒潮的美國不同,中國還是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這一代人面臨的養老壓力會更大。因此,生命周期FOF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也基本齊備。
FOF產品怎么多,那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呢?
需要強調的是,FOF是一種理財產品,而不是一種賭博工具。所有理財產品投資都有一個要求,那就是選對產品。冒險家研究期貨一類用杠桿放大風險的產品,而退休老太太研究債券基金和銀行存款。前者期望獲取翻倍甚至翻幾倍的收益,當然也做好了隨時面對血本無歸及跳樓的心理準備,后者計較于幾厘甚至零點幾厘的收益之差,但她也從無本錢虧盡之虞。所以中國人說“富貴險中求”,這句話比較完美的概括了金融市場買賣風險并獲取風險收益的實質。假定前面那個冒險家因為預期錯誤而買了債券基金,他必然會無聊至昏昏欲睡,而那個老太太若不幸買了期貨,她的心臟必然承受不了大起大落的沖擊——結果如何都已經不重要,這個過程就足以讓人無法忍受了。
選對產品的關鍵當然是了解產品,但了解產品之前還有很重要一工作就是了解自己。我們前面已經了解了FOF,那么下面,我們來簡要說一說如何了解自己。
無論是什么要素,最紅作用在投資者身上無非表現為投資行為,而直接決定了了投資者行為的,則是投資者的“貪婪”或者“恐懼”。那么,那些影響了投資者“貪婪水平”或“恐懼水平”的要素,就是劃分投資者類別的主要依據。
那么那些要素影響著投資者的“貪婪水平”或“恐懼水平”呢?
其一是財富階段。財富階段是影響一個人投資行為的最重要的外部要素。但是財富階段本身并不直接影響投資決策。一個人的財富階段決定了其投資期限、投資目的、現金流方式、投資經驗以至于風險承受能力,這些要素才直觀地起作用于投資者心態從而影響其投資行為。一個有錢人多半比一個沒錢的人對損失的承擔能力要強一些,而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決定了要擊穿其心理底線所需要積累的損失要更大些。那么在損失來臨時候,這樣的投資者很可能會選擇繼續加倉而不是退出。
投資者的財富階段是對其投資行為影響最大的外部要素。因為投資者的財富階段的高低影響著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現金流方式、投資期限、個人動機、投資經驗等。那么,不同財富階段的投資者,其需求有什么樣的差異呢?
圖:不同財富階段的投資者有不同的投資需求
(1)財富初級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投資者多為年齡在20-40歲,工作時間較短的年輕人或者是收入處于中低水平的普通工薪階層,他們主要關注諸如住房、醫療、飲食之類的基本需求,如果有多余的資本用來投資,這類投資者更多會考慮現金等價物、固定收益類基金、低風險的股票方向基金等。因為該階段的投資者主要來源為工資收入,現金流狀況多為零存整取。
(2)財富中級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投資者多為工作多年的中年人或者是收入處于中高水平的工薪階層,年齡多在30-50歲,多數具備一定的教育水平,該階段投資者更多關心教育、生活品質、多處房產等。
(3)財富高級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投資者多為工作多年的中年人或者是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年齡多在40-70歲,多數具備較高的教育水平,該類型投資者更多關心海外投資、藝術品與收藏、公司治理等。
其二是性格特征。性格特征是影響一個人投資行為的最重要的內部要素。同樣,性格本身并不直接決定投資決策,但它可以通過影響投資動機、風險承受能力等要素間接影響到投資決策。
性格是決定個人投資者投資行為的最關鍵的內在要素,俗話說一樣的米養百樣的人,人的性格是多樣的,由此導致的投資者行為也是多樣的。
對人的性格進行分類是個很困難的事情。根據個人經驗,我把投資者簡單劃分成這么三類:老虎型、考拉型,以及變色龍型。當然這個劃分并不科學,但三類性格特征的人在投資行為上確實有極大的差異,姑妄用之。
這三類投資性格的投資者有什么樣的行為差異呢?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張表:
表: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如果我們設計一個“貪婪余量”和“恐懼余量”指標,那么這兩個指標就能把投資者劃分開來,比如如下劃分:
任何一個投資者都可以在這個“九宮格”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找到位置以后呢,選擇合適的投資品種的工作就比較簡單了。記得我們前文里那個產品的“九宮格”嗎?對應自己的位置,找到在產品九宮格里對應的產品就可以了。
這個工作同樣可以為產品設計人員所借鑒。做一個產品前會有一個目標群體,一般說,目標群體的分布和下圖差不多:
一半是一個“尖峰肥尾”式的分布。大部分目標客戶會集中在某個或臨近的某幾個群體里。產品設計人員只需要針對這幾個主要的分布人群做好對應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設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