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就是通過買賣證券,希望達到將投資資金增值的目的。在投資的過程中,投資資金總是分散在證券和現金上,這些證券和現金,就稱為一個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是一個邏輯整體,優秀成功的投資,就是這個組合始終處于一個良好狀態,風險和收益達到一個預期平衡狀態,穩步推進著投資資金的增值。
簡單的說,所有投資人的股東賬戶中的資產都是投資組合。機構投資人都很重視投資組合的整體性,而許多個人投資者還不怎么重視,所以我們常看到機構投資者采用這個策略那個模型的,資產配置和倉位控制都很講究,而許多個人投資者大還不管這些,美其名曰“小資金不需要做資產配置”,事實上就是在說“小資金賭就好大賺翻身虧了算了”。
基金是機構投資者中最講究投資組合邏輯的,包括公募和私募基金。基金成立之前就需要設好投資范圍、投資策略、投資區域、投資預期目標等等投資限制,需要在運營后遵照執行。
現在我們可理解了,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的基金、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賬戶都是一樣的投資組合,區別僅僅是誰更重視自己的投資組合邏輯,能把自己的投資組合做到最好,從而能更好的實現投資資金的增值。
在這里,我們將使用類似基金的組合管理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邏輯上也可以說是基金,也就是把我們的投資組合當成私人基金來管理,稱之為“平民基金”吧。我們將采用所有機構投資者和許多專業個人投資者都采用的“凈值法”來跟蹤和管理投資,幫助大家輕松將投資組合標準化專業化,解決投資管理這個投資后勤的所有繁瑣問題,從而讓我們更專注于投資研究和交易策略。
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我們來看一些事實:
所謂“基金的形式”就是上面所說的用“凈值法”來跟蹤和管理投資,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去買賣基金的時候,都采用基金的單位凈值作為交易價格。實際上,大部分熟悉投資的人都使用了基金的形式來管理自己的投資,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民間的、公開的還是私募的。我們再看看用基金的形式來管理投資資金解決了什么問題,就知道為什么要用了:
如何跟蹤自己的每筆交易(這些交易可能包括開基、封基、股票的交易)?
如何將多個股東交易帳號作為一個資金整體來管理?
如果投資資金包括自己和別人的資金,如何做到公平分配收益?如何跟蹤每個持有人的資產和收益情況?
投資中途增加了投資資金,該如何公平的計算這部分資金的收益?
如何自動定時地計算和統計投資收益,并將每天的資產、收益、倉位等數據保存起來,供隨時查閱?
如何拿自己的投資業績與市場上的指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甚至其他投資者進行比較?
以上的一些問題都可能是投資者熟悉投資、擴大投資后要面對的實際問題。比如我們就可能會遇到下面的情形:
歷史收益計算:如果對自己的歷史和當前的投資收益都不清楚,那還好意思談自己在做投資嗎?
幫親戚做一些證券投資:投資賺了錢,有了經驗,就可能幫親戚做一些投資,為了讓他們的資產保值,因為自己很可能不忍心看著他們的資產被時間蒸發掉。或者,有沒有想過像青年巴菲特一樣做合伙投資的管理人呢?
業績比較:沒有比較怎么知道我們的投資好壞?如果我們的投資收益連大部分基金和指數的收益都比不上,那為什么我們不直接投資基金和指數算了呢?
跟蹤交易記錄:我們常說要高拋低吸,證券公司也告訴我們要逢低吸納、逢高派發,可是如果你不把自己的交易記錄和跟蹤起來,這些所謂的萬能方法,就是廢物而已。難道交易之前總去交易軟件中查詢以前的交易記錄嗎?
制作歷史投資的圖表:有了自己的歷史投資數據,就可以制作出供隨時查閱和反省的圖表了。
這些問題都很繁瑣。我們在微博、博客中經常會看到許多個人投資者采用Excel來自己處理這些問題,花費了巨大的時間精力。
做投資管理這個后勤工作,不僅是為了弄一些好看的東西出來讓自己看,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自己投資情況后,能促進自己更好的投資。對投資來說,股票、基金等投資品的挑選固然重要,但沒有好的投資交易策略,挑中了好股票、好基金也可能到頭來還是賠錢。而良好的投資交易策略,包括買賣交易跟蹤、倉位控制、資產配置等,都是以投資數據管理為基礎的,簡單的說就是:什么時候交易、交易多少、資產是否需要調整、倉位是否要調整等等,只有在搞清楚自己的投資情況后,才能真正做到按計劃進行。我們要做長期投資,投資管理就得首先做好,這樣,我們才能集中更多精力于證券研究、選擇、以及實踐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投資很可能是一輩子的事,何不讓自己的投資組合伴隨自己一起成長?
<<<